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,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产业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。目前,我国已经掌握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技术,也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,整车成本将持续下降。未来,在氢能战略规划的指引下,制氢、储氢、运氢、加氢等产业链也将更好的协同发展。
车:技术迅速进步 成本持续下降
384路是北京唯一拥有燃料电池汽车的公交线路,五辆氢能车型不同于常规公交车的灰色和红色,它们洁白的车身彰显着自己零排放的优势,公交迷和老乘客亲切的叫他们“大白”,随机采访时,乘客都觉得大白坐起来很舒服。
乘客:
“你瞧它启动多轻,像我们上岁数的腿脚不好,就喜欢这特稳的。”
“它声音特别小,停下来也好、还是起步也好,就特别平稳。”
“这个车安静一些,然后它的运行比较可靠,我在半路上也没见它抛过锚。”
大白在路上/公交客四分公司第21车队供图
司机张有芳说,大白开起来也省劲儿。
张有芳:
“刹车、油门、方向都比天然气的车要好用的多,我觉得这车开着挺轻松,上一天班感觉不累。”
司机王保福觉得,大白比纯电公交还方便。
王保福:
“它比电动公交车行驶里程要大得多,使着也不用频繁的去充电,再说充电也慢,这个加氢基本上在10分钟左右。”
公交客四分公司第21车队技术队长王爱科介绍,大白一天只加一次氢。
王爱科:
“加一次氢一般跑300公里左右,从西玉河场站一直到中关村一街,两个整班加起来算一天的路程,是254公里,所以一天充一次就够了。”
大白的形象很特别/记者拍摄
大白的车辆生产方——福田欧辉客车事业部副总工程师王雷说,大白是第二代产品,最新产品今年将投放在延庆区。
王雷:
“续驶里程上,前面的几代车大概都在300到400公里,这个新一代的车我们采用了70兆帕的氢瓶,也是国际上首次把这个70兆帕的氢瓶用于商用车,续驶里程提高到700公里以上。”
北京冬奥会氢能出行项目负责人、清华大学教授杨福源介绍,近期举办的冬奥测试赛上,燃料电池大巴车通过了严苛的考验。
杨福源:
“张家口那边的气温最低到了零下二十六、七摄氏度,特别复杂的路况,长时间的爬陡坡和下陡坡,一共有80多辆车参与测试,每天跑100多公里,最终燃料电池系统一个问题都没出。”
严寒中运行的燃料电池车/氢能出行供图
近五年,核心指标——燃料电池的寿命提升300%,更重要的是,我国不仅掌握了燃料电池系统、电堆的核心技术,也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。福田汽车业务副总裁秦志东说,国产燃料电池车的能耗全球领先。
秦志东:
“我们跟丰田做过比较,像他们在东京都运行的10米公交,行驶100公里的话,燃料消耗大概在10公斤到12公斤之间,我们现在12米的公交,基本上控制在8公斤以内,这个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。”
未来十年,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可以降低八成,整车成本也将随之下降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新能源与燃料电池汽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冀介绍,实际应用还会集中在商用车领域。
王冀:
“全球范围上来看,乘用车市场像丰田、现代这样寥寥几家企业做,成本难以降低到我们普通人能够承受的状态。这里面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,加氢站只是刚刚起步,保证每个人开上车之后能够方便的加氢,这个在短时间内难度还是比较大的。”
目前燃料电池车以大客车为主/氢能出行供图
氢:制氢方式多样化 加氢站建设提速
在南六环、大兴机场高速和大广高速交汇的区域,一座全球最大的加氢站正在试运行,一辆储氢10公斤的厢式货车,3分钟就能加注完成。
站长:
“这个就像是油箱保护盖一样,把它固定以后,把地线加上,防止有静电、火花什么的,然后直接拿加氢枪操作就可以了。”
工作人员正在加氢/记者拍摄
运营方——海珀尔公司董事长查志伟介绍,这个加氢站有很多指标是全球第一。
查志伟:
“8台加氢机和16台加枪枪是全球最多的;第二个它有3.2吨的储氢能力,也是世界上最大的;另外每天能够服务600到800辆车,这个也是全球最大的,今年年底这个加氢站每天就会有上百辆的物流车来加氢。”
加氢站内部/记者拍摄
目前,我国投运的加氢站只有101座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石化集团总经理马永生介绍,中石化将加速布局加氢站。
马永生:
“我们已经在广东、上海、浙江、广西布局了加氢站点,目前我们已经有10个油氢混合站在运营,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布局1000座加氢站。”
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、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何广利博士认为,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的数量将达到平衡状态。
何广利:
“到2025年中石化是1000座,再加上其它公司来建,保守估计怎么也得1500座以上。到2025年,大家比较公认的燃料电池汽车主要还是物流车和大巴车,支撑至少10万辆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。”
加氢站里的储氢设施/记者拍摄
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、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提出,目前氢气价格大多在60元/kg以上,导致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营成本过高。对此,何广利博士认为,车用氢气的价格会下降。
何广利:
“国内具有氢气产能的公司很多,这些石油公司、煤化工公司氢气的产能都很大,但是都是内部自产自消耗的。随着车用这块增长,他们对外部实现供应是有可能的,这个价格一定会下来的。”
燕山石化电池氢气供应北京市场/中石化供图
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杨福源教授认为,可再生能源制氢的价格也有巨大的下降空间。
杨福源:
“中国的风电和光伏发展很快,这几年产量占到世界的40%。比如说在张家口光伏资源比较丰富,光伏发电价格已经比火电价格要低了,总体上2025年前后,大部分的光伏价格可以赶上火电的价格,用这些电来制氢的时候,成本就可以做的比较低了。”
产业:战略规划指引 全产业链协同
除了汽车和加氢,氢能产业横跨能源、材料、交通、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,比如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运营方——水木兴创公司总经理赵媛介绍,园区吸纳了产业链里的各类技术力量。
赵媛:
“一个是燃料电池系统以及它的关键零部件,像以亿华通为首的企业的汇聚,另外一方面就是氢能端,从制氢、储氢、运氢、加氢这样的一个产业链企业的集聚。”
园区效果图/兴创公司供图
园区建设方——兴创公司副总经理王兵说,仅仅选址就要考虑到各类运营场景。
王兵:
“我们西侧3.8公里是京开高速,东侧0.8公里是大兴机场高速,中间是国道通武线,我们园区对面就是京东最大的物流园区亚洲1号,未来物流车、环卫车、渣土车、大兴机场的通行车都将优先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。”
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,还依赖制氢、储氢、运氢、加氢一系列应用问题,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推动,打通整个产业链条。
氢能产业示意图/中国氢能联盟供图
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、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提出,目前氢能的管理是“一刀切”,归入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。对此,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、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何广利博士举了一个例子。
何广利:
“按照危险化学品来管理的话,现在制氢一定要在这个化工园区里面,极大的限制了制氢工厂的位置,必然会带来储运上成本的增加。”
去年,国家能源法修订草案里首次提出,将氢气作为能源进行管理,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杨福源教授介绍,只要做好“三个防护”,氢气很安全。
杨福源:
“氢气它是分子量最小的物质,泄漏之后特别容易往上飘,飘的速度非常快,如果说上边没有累积的话,氢气反倒是安全的。所以第一个是防泄漏,第二个是防集聚,第三个防点火,这三个把住了,它就没问题。”
加氢站里的安全设施/记者拍摄
目前,全国推广燃料电池汽车6000多台,集中在公交和物流领域,2025年全国燃料电池汽车有望突破10万辆。全球范围看,英法等欧洲国家、日本和韩国都发布了国家氢能战略,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、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何广利博士介绍,中国的氢能战略规划也势在必行。
何广利:
“第一,产业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目标,从技术上来讲,再过几年整个这条产业链上的技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。围绕这两个方面还要有明确的支撑措施,从核心技术国产化到一些产业政策上的引导,都要有相应的配套,是一个有目标有实施路径的战略。”
Copyright ©2025 WWW.DIANCHIRENCA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中国·北京 EMAIL:DIANCHI.VIP@GMAIL.COM